台灣在日治時期全島大大小小的神社約有兩百多間,從國幣社乃至一般的鄉社均有。其中社格(註一)最高的,應該就是原存於台北市圓山山頂,現在為圓山大飯店的「國幣大社‧台灣神社」(在增祀天照大神後,改稱台灣神宮)(註二)。以下,提供一些去過了或看過了幾個神社的原址或遺物,在此提出來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一下。往後,陸陸續續會介紹台灣目前殘存的神社遺跡。

本人於台灣目前殘存的神社行跡如下:

1.桃園神社:

  位於桃園巨蛋附近,獅頭山公園一帶,是目前全台保存最好的神社建築。原有三重鳥居,現僅剩下一座。

2.台中神社:

  位於台中市台中公園,近湖心亭。神社基座、參道、石燈籠、銅馬均在,但神龕處現為孔子雕像,銅馬的菊十六紋不存,石燈籠上的「奉納」二字也被灰泥塗上,而石製鳥居則躺臥在湖心亭畔,碎裂成數塊。

3.台南神社:

  原址位於台南市永福路、友愛街、府前路和忠義路所圍成的長形土地上,在國民政府的拆除和改建下,前為台南市體育場與國民黨台南黨部,現為公11停車場。近來,因為孔廟文化園區的保存工作以及忠義國小內武德殿的維護工作之故,故台南神社之遺物,如:石拱橋、有擬寶珠的石柱等出土。值得慶幸的是,唐獅子、青銅一角獸與銅馬,依然安在,安置於台南市忠烈祠前。與台中神社一樣,銅馬的菊十六紋不存,唐獅子上的「奉納」二字也被灰泥塗上。無鳥居。

4.開山神社:

  現在與日治時期前為延平郡王祠,位於台南市開山路上,為日治時期最早設立的神社,主祭神為鄭成功,木造神龕目前收納在本殿之中。唐獅子與石製鳥居均有留存,不過「奉納」二字依然被灰泥塗上,鳥居上多了「青天白日」的黨徽。

5.黃金神社:

  現位於金瓜石黃金博物館內,有三重石製鳥居、唐獅子一對、參道、石燈籠以及本殿前廳的石柱和神龕基座。

6.大溪神社:

  位於桃園大溪老街一帶,原址現為大溪中正公園,與蔣公行館幾乎無距離。目前留有參道、石燈籠、唐獅子以及相撲場遺址的告示牌。神龕基座目前改建成類似司令台的兩層建物。

此外,再來提提一些知道位置卻還沒去過的神社:

1.鵝鑾鼻神社:

  位於屏東恆春鵝鑾鼻燈塔,目前似乎無任何遺物留存。

2.台灣神社: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現為圓山大飯店。

3.鎮魂神社: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現為台北市忠烈祠。

4.新竹神社:

  位於新竹市,現為收容大陸偷渡人士之處。

  以下,順便將目前有心人士所整理出來的〈台灣神社列表〉表記於下,也提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參考。

台北州:

  台灣神社、建功神社、台灣護國神社、宜蘭神社、基隆神社、台北稻荷神社、瑞芳神社、羅東神社、汐止神社、新莊神社、海山神社、淡水神社、文山神社、蘇澳神社、黃金神社、圓山水神社等。

新竹州:

  新竹神社、通霄神社、桃園神社、苗栗神社、中壢神社、頭份神社、竹南神社、大湖神社、竹東神社等。

台中州:

  台中神社、彰化神社、員林神社、清水神社、豐原神社、東勢神社、竹山神社、北斗神社、田中神社、鹿港神社、秀水神社、能高神社、南投神社、魚池神社等。

台南州:

  台南神社、嘉義神社、開山神社、北港神社、新營神社、五間厝神社、南靖神社、阿里山神社、北門神社、東石神社、曾文神社、新化神社、斗六神社、林內神社等。

高雄州:

  高雄神社、阿猴神社、岡山神社、潮州神社、東港神社、鳳山神社、里港神社、佳冬神社、旗山神社、恆春神社等。

澎湖廳:

  澎湖神社

台東廳:

  台東神社、關山神社、卑南神社、加走灣神社等。

花蓮港廳:

  花蓮港神社、吉野神社、豐田神社、林田神社、佐久間神社、壽神社等。



附註:

一、社格:

  雖然今日的日本國憲法已經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天皇體系政治,所有神社都是地位均等的宗教法人,但在明治時代,確有將神社依其歷史以及由緒等,將神社分成官幣社與國幣社等。其中,又可細分為神宮、上社(大社)、中社、下社(小社)與別格官幣社。因此,神社的分類一共有神宮、國幣上社、國幣中社、國幣下社、官幣上社、官幣中社、官幣下社、別格官幣社等八種。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別格官幣社的部份。一般神社的主祭神/奉祀之對象不是天津神就是國津神,而別格官幣社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的主祭神並非天津神或國津神,這些神社主要都是供奉所謂的「人身神」。例如:建勳神社供奉的是織田信長,豐國神社則是供奉豐臣秀吉,久能山東照宮則是供奉了戰國末期最後的強者─德川家康的遺體。

  所謂近代社格制度,乃是所謂依據明治政府的訂定而得來,從維新以來政府就一直持續著全國神社的調查與掌握等,而這個調查到一段落時,也就是明治四年(一八七一年)五月十四日,政府公佈了現代社格制度的基礎,也就是太政官布告「官社以下定額・神官職制等規則」,此布告將神社分成了官幣社和國幣社,官幣社有九十七社列格,而官幣社又分大中小社,同樣的國幣社也分成大中小社,而官幣社由宮中的神祇官祭祀,而國幣社則由地方官來祭祀。換句話說,神社裡的神官在當時也算是所謂的公務人員。不過,這僅限於國幣、官幣系統的神社。

  原本「官幣,國幣」等名稱是仿造「延喜式」的社格規範而來,雖然其中還有所謂的府社、藩社、縣社與鄉社等社格,但藩社因為同年七月十四日廢藩置縣的政策影響而絕跡,直到現在也都沒有任何藩社的社格。

  除此之外,神社的社格也有其升遷制度,直到日本公佈新憲法為止,總共有兩百二十餘座的官幣社,比當初的九十七座多出許多。

二、台灣神社:

  臺灣神社主要奉祀當年乙未戰爭中亡於臺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及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及少彥名命。該神社社格屬「國幣大社」(部分文獻指為官幣大社),並在1944年增祀天照大神後,改稱台灣神宮。因應升格,當時台灣總督府尚有將台灣神宮遷建至現今大直地區,護國神社(現為忠烈祠)旁的構想。

  日治時期的日本官方所設置的為數不少神社中,以此台灣神社為最為重要,地位也最崇高。1923年4月12日裕仁太子 (後來的昭和天皇) 到臺灣時,亦專程前來此神社參拜,更因此建造了敕使街道。除此,台灣總督府甚至還把每年的10月28日的「臺灣神社祭」定為國家祝祭日之一,全島放假乙日。從此可見,當時台灣總督府對該神社的重視以及藉此神社教化臺灣人民的企圖。

  1944年10月,在台灣神社祭來臨之前,一架載有旅客的運輸機不幸失事,意外墬落在台灣神社所在的圓山山頂。空難引發的大火,隨即燒燬了該神社的鳥居、石燈、台灣總督府警察招魂碑等等主要建築物。

  戰後,臺灣神社原址迅速改建為臺灣大飯店,並於1952年正式擴建為圓山大飯店。而保存下來的,本放置於神社入山口的兩尊銅牛(由滿洲國贈送)。後移至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門口。鳥居之一部份被買下,雕成今三峽祖師廟之龍柱。其中一座宮燈並被移置兒童育樂中心內,位於中山北路之出口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蒼藍之潮 的頭像
    蒼藍之潮

    追逐遠方青藍的水色印象

    蒼藍之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