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魏志に言う。邪馬台国の女王卑弥呼、鬼道によりて長く国々を治めると――古代の日本は巫女から巫女へ受け継ぐ母系王権の時代久しき。」

(語出星野之宣《宗像教授伝奇考》第三卷──File.14「彗星王・羅喉編」與File.15「彗星王・計都編」。)




  關於星野之宣的《宗像教授伝奇考》(中譯:《東方奇譚秘聞錄》)第三集中的〈彗星王〉,讓我今天在看日劇「鹿男あをによし」最終話時,發現其中所言,似乎在萬城目學所著的這本小說《鹿男あをによし》可嗅出一點相似的味道。解釋其關聯之前,以下先引用「http://www.mikumano.net/review/munakata.html」中對〈彗星王〉這個故事的介紹──

  「紀元前三世紀、自称彗星王・秦の始皇帝の命令で不死の霊薬を求め蓬莱山・熊野に渡った方士徐福は紀の国秦一族の始祖であった。

  かつて日本は、邪馬台国を鬼道によって支配していた女王卑弥呼(=アマテラス)に象徴されるように巫女から巫女へ受け継ぐ母系王権であった。しかし夜空に彗星(=スサノヲ)駆けるのをみた秦一族が革命をおこし男系王権へと転換した。つまり天皇制の起源は秦の始皇帝に求められる。

  大和朝廷が成立し日本神話が編纂された際、この事件は神話化(スサノヲのアマテラス殺し)された。また、彗星を発見するたびに革命をされては朝廷もたまらんので、危険なスサノヲを無力化するために出雲へ封じこめた。これが高天原系神話と出雲系のそれとで全く異なる性質でスサノヲが描かれることとなった所以。

  不可解な点は先生にお尋ね下さい。

  さて今回の主人公は学生秦武史君です。先生と行方不明のお父さんを探すうちに権力欲の亡者である御実家の秦一族に追われてしまいます。いろいろあって辿り着いた先が熊野本宮大社の旧社地大斎原。ここの古井戸の中で京都太秦蚕の社ライクな三本鳥居を発見します。これこそが御先祖徐福様がみつけた不老不死への入り口である熊神籬。三つの門はそれぞれ死・不死・黄泉へと通じています。先生とタケシ少年は唐突に発生した濁流にのみ込まれ、鳥居を潜ります。すると出雲・須佐神社あたりにでちゃった。嗚呼ここが黄泉の国だったのね。」




  這裡,星野之宣老師提出了以天文學的計算來看,大約在卑彌呼過世前後,於247年3月24日和248年9月5日、北九州地區可見到兩次日食的資料,來印證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躲入天岩戶中,世界因而無光的記載(岩戸隠れ)相符合的這種說法。

  在此前提下,「卑彌呼即為天照大神之化身」的說法便因而出現。兩次的日食,則是迫使天照躲進天岩戶裡的罪魁禍首‧素盞鳴尊(又做「須佐之男」;スサノヲンノミコト)所致。這代表了原始母系社會,經由鬥爭渡讓至神權父系社會政權的一個現象。但是,這只是關於卑彌呼眾多之說的其中之一。不過,就是因為看過星野之宣的說法後,自己才約略發現原來萬城目學老師似乎也認同這樣的看法。當然,這是私人猜測,不表示此即事實。特此說明之。

  以下,簡要地說明從「鹿男あをによし」中,到底看出了為什麼我自己認為萬城目學老師會同意「卑彌呼即為天照大神之化身」此一說法。

  首先,神道教裡,參與主要祭祀活動的神社或神宮必定有其「神體」(或作「御神體」),如石上神社是「劍」、伊勢神宮是「勾玉與鏡」;有些神社則是以樹木、巨石等自然物做為其崇拜的對象。這是因為神道裡的神祇絕大多數都是由自然現象與物體所化身而來的,導致御神體也多是這一類的事物。回過頭來,其實我們都知道太陽對地球的各種自然活動的影響是很大的,古代人當然也知道這點,因而在各個文明古國都有太陽(神)崇拜的宗教習俗與儀式。而提起太陽,在日本,就不得不說到日本神話中的大神,同時也是天皇家祖神的「天照大神」。

  前面說到了關於「御神體」的事情。那麼,作為太陽神而被崇敬的天照的「神體」是什麼呢?答案是,「鏡子」。為什麼呢?這得說到日本神話中,諸位天津國大神於天岩戶前以八咫鏡讓天照大神誤以為還有另一位太陽神,加上天鈿女命的舞蹈之故,終使天照大神自天岩戶中出來而回到高天原的故事。因此,天照大神的神體很簡單,就是一面鏡子。而在萬城目學老師的《鹿男あをによし》中,說明了三角緣神獸鏡的出土代表了卑彌呼的所在之處,也證實了邪馬台國的確切位置。此外,卑彌呼日文中讀作「ひみこ」,漢字可寫作「日御子」、「日美子」、「火御子」等,亦可說明太陽與卑彌呼之間確實有某種關係存在。小說裡點出卑彌呼死後力量保存於三角緣神獸鏡內,而鏡子為天照的御神體,看起來「天照大神=鏡子=三角緣神獸鏡=卑彌呼」的關係,似乎淺而易見了。

  小說中描寫鎮壓儀式之時,自三角緣獸神鏡浮出的「眼」,由鹿的使者‧堀田最後送進了鹿的眼睛裡。日劇在演出之時,可以看到浮出的「眼」最後進了鹿的左眼。這裡,又是另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為什麼是左眼呢?右眼不行嗎?還有,為什麼卑彌呼的力量要稱作「眼」呢?從黃泉國回來的伊邪那歧大神為了除去穢物,因而在日向國的海裡洗淨自己的身體。最後,伊邪那歧大神洗左眼時生下了天照大神,洗右眼時生下了月讀命,洗鼻子時生下了素盞鳴尊,此即三貴子的由來。因此,「眼」進入鹿的左眼和天照自伊邪那歧大神左眼出生,我想之間不可能沒有任何關係存在。鹿、鼠與狐狸在小說中,是受了卑彌呼之請託而以六十年為週期地將「眼」在奈良、大阪與京都三地傳遞,以便於神無月鹿島大明神不在之際,防止鯰魚的暴動。「眼」,即為卑彌呼的力量,同時也暗指著「眼」便是天照的化生。術者/管理力量者在接收此一力量之時,需自左眼承接此一力量的作法,或許可視為天照大神的回歸再生吧。

  另外,由於在思考此事的關係,從三貴子聯想到了三種神器的一些事情。三貴子為──天照大神、月讀命與素盞鳴尊,三種神器乃是──八咫鏡、八咫瓊勾玉與天叢雲劍(原名天尾羽長;獻給天照後稱「天叢雲劍」;自日本武尊後得「草薙」之名)。兩者之間會有什麼關係呢?按照星野之宣老師的想法,三貴子其實可對應到天體或天文事件,分別是──太陽、月球與彗星(日食);三種神器的形狀、特徵與背後意涵似乎也與之相關──八咫鏡:鏡為天照之神體,代表天照,其形狀與特徵亦類似太陽;八咫瓊勾玉:勾玉狀似新月,代表月形,暗指月讀命;天叢雲劍:為劍,是武力的表徵;彗星在天球上的形狀像一把矛,「矛」同時也代表了武力。自鼻子出生的素盞鳴尊/須佐之男,其名本身就是「孔武有力的男子」之意,加上天叢雲劍在神話中乃是素盞鳴尊/須佐之男為了從八歧大蛇手中救出奇稻田姬,於斬大蛇蛇尾處所發現的神劍,以及日文中「彗星王」的發音,與「素盞鳴尊/須佐之男」的發音是相近的,因此天叢雲劍或許可以視為素盞鳴尊/須佐之男的化生。這就是我所猜測的三貴子與三種神器之間的關連性。

  談了這麼多。我想可能有些朋友已經頭昏昏了。不過,在此還是要說明一下,上述為本人參照了星野之宣老師與萬城目學老師的作品過後,所產生的一連串聯想。純粹僅是一種個人的想法,是不是真是如此,還有待商榷。如有對本文有任何意見或想法,請在其下回覆此文。感激不敬。




【附註】

〈卑彌呼的人物對應諸說〉

  自江戶時代起,就有很多關於卑彌呼到底等同於古事記及日本書紀上何人的討論及研究。不論到底何種說法屬實,可以肯定的是,這都會大幅改寫現今所知的日本古代史。


【天照大神說】

  根據天文學的計算,大約在卑彌呼過世前後,於247年3月24日和248年9月5日、北九州地區可見到兩次日食。這樣的說法和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躲入天岩戶中,世界因而無光的記載(岩戸隠れ)相符合。另外以統計學的方式,利用天皇的平均在位期間推算,也可得到卑彌呼的時代和天照大神的時代重合的計算結果。

  因此,松本清張和井澤元彥等人提出了卑彌呼遭暗殺的說法。當日食發生之時,代表侍奉太陽神的巫女卑彌呼的靈力消失,因而遭到邪馬台國人民加以殺害。這種說法認為,卑彌呼遭暗殺後邪馬台國一時陷入混亂,直到新選出下任侍奉太陽神的巫女壹與才安定下來;這就是日本書紀中一度躲入天岩戶的天照大神又重新出來的記載的來源。然而此一暗殺說基於想像的部分過多,因而亦有許多不表認同的意見。

  如果卑彌呼的確就是天照大神,那麼邪馬台國就必然位於九州地區。那麼,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為何又於何時東遷到畿內地區,目前則不得而知。有一說法是東遷即歷史上的神武天皇東征,但尚待進一步研究。



【倭跡跡日百襲姬說】

  倭跡跡日百襲姬於日本書紀中又稱為倭跡跡姬命,古事記中則記載為夜麻登登母母曾毘賣命。

  傳為日本書紀中倭跡跡日百襲姬的墓,箸墓古墳的後圓部直徑約160米,這和魏志倭人傳中「卑彌呼死去 卑彌呼以死 大作冢 徑百余步」的記載相一致。

  一直以來,對於上述論點的反駁意見,以箸墓古墳的建造年代約在三世紀末至四世紀初,和卑彌呼所在的時代不符合的說法最為有力。但是最近,使用年輪年代法來推定的考古研究,指出古墳時代的開始年代可能比目前所認為的還要提早。如此一來,上述箸墓古墳的建造年代便有可能上朔至和卑彌呼沒年(248年間)相同的三世紀中期,因而使本學說再度受到注意。



【倭姫命說】

  日本學者內藤湖南認為,卑彌呼可能是垂仁天皇的皇女倭姬命。



【神功皇后說】

  日本書紀的神功皇后紀中,直接引用了魏志倭人傳中關於卑彌呼的相關記載。然而自江戶時代起,就有對於卑彌呼是否真為神功皇后的議論。按照此一學說,邪馬台國必然位於之後大和王權所建立的畿內地區。

  反駁意見認為,神功皇后之子應神天皇與其母一同祀於奉祀八幡神的宇佐神宮(大分縣宇佐市),這與大和王權所在地相距過遠(但亦有意見指出神功‧應神時期大和王權和朝鮮半島的來往增加,因而於來往航路的瀨戶內海沿岸設立奉祀神功皇后‧應神的八幡宮並無不合理之處)。總之日本書紀上的相關記載,現在多被認為是作者為了將大和王權和卑彌呼連為一脈所添加的內容,不應作為史實的參考依據。



【熊襲的女酋長說】

  本居宣長所提倡的學說。這學者認為日本自古以來就是獨立自主的國家,無法認同魏志倭人傳上卑彌呼向魏朝貢,獲封倭王等記載。宣長因而提出卑彌呼是九州南部熊襲地區的女酋長,自稱倭王並和魏結交;如此就避免了天皇的先祖向中國朝貢的可能性。然而此一學說被認為是本居宣長個人的獨斷意見,並沒有受到重視。



【卑彌呼=卑彌呼說】

  卑彌呼就是卑彌呼,沒有明確的記載於現今可見的史書上的學說。魏志倭人傳上所記載的倭國‧邪馬台國的各個事件,在日本本身的史書上全無記載。此種學說因而認為卑彌呼所統治的政權,於3世紀中期~後期之間滅絕,是故沒有必要將卑彌呼及其所統治的邪馬台國對應至現存之史書上。這樣的學說可說是將卑彌呼‧邪馬台國相關的問題以比較簡潔的方式加以解決;但是否有足夠證據支持此一學說,則尚待以後研究。


(上述諸說,參照維基百科對「卑彌呼」此一條目的編寫;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1%E5%BD%8C%E5%91%B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蒼藍之潮 的頭像
    蒼藍之潮

    追逐遠方青藍的水色印象

    蒼藍之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