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熊野古道上,沿路總計有九十九個被稱為「王子」的小祠遺址,原先是供奉熊野權現(註)兒子的「王子」,而熊野王子神乃是熊野權現的眾多兒子們。昔時,這些地方都是參拜者們的歇息站,現今成為遊客野遊禮拜的小廟。而阿倍王子神社原是阿倍氏氏社,阿倍氏移居後改祀熊野王子神。而今,卻已更名為大阪安倍晴明神社。
根據《阿倍王子權現緣起》的記載,阿倍王子神社為仁德天皇所創建。另有一說是,自古以此地為中心發展的阿倍氏族建立了一神社,而到了平安朝時代,日本全國盛行熊野詣(即參拜熊野三大神社的行事)後,此神社就成為熊野九十九王子神社中的第二王子神社,得名阿倍野王子神社,非常興旺。至於熊野三大神社是哪三大呢?一共是位於熊野町的「本宮大社」、那智勝浦町的「那智大社」及新宮市的「熊野速玉大社」這三大神社。
傳說在天長3年(826年)流行瘟疫之時,僧人空海奉聖旨,在該神社進行了驅除瘟疫的祈禱,因而瘟疫得以消除。阿倍王子神社是大阪府內唯一的保存在原址的王子神社,極為珍貴。據說祈求除災禍交好運、疾病痊癒等,非常靈驗。
如今的大阪安倍晴明神社,已成王子神社的末社(受其管轄的配祀神社)。原來的晴明神社,是西元一○○七年,晴明公逝世後兩年創建,由自稱晴明子孫的保田家代代奉祀,是江戶時的大社之一,卻隨幕府結束而衰微,明治時只剩一個「安倍晴明誕生地」石碑與小祠,大正十年(1921)終於得以王子神社末社的身分復興重建,四年後完工成現貌。
註釋:
何謂熊野權現呢?
當佛教東渡日本後,便與傳統宗教─神道教產生衝突。經過多時的融合之後,出現了所謂的「本地垂跡」。
也就是說,在神道教中的神祇一切均為佛教中的神佛到了日本(即本地)所現出的化身(即垂跡)。所以,原先的熊野三神─家都美御子神(けつみみこのかみ,即是素盞鳴尊眾多名字之一)、牟須美神(むずびのかみ)和速玉神(はやたまのかみ)則分別是阿彌陀如來(又稱阿彌陀佛)、千手觀音與藥師如來(又稱藥師佛)於日本當地的化身。這種受本地垂跡而神佛合一的神祇們,一般都稱作為「XX權現」。所以,熊野三神在神佛合一之後,又稱為熊野三所權現。
此外,中世許多神社的上社多是佛寺,其原因即是本地垂跡後神佛合一所展現的一種情形。而附屬於佛寺的神社的這種情況,同時也說明了當時重佛輕神道的現象。
參考資料
http://wiwi.co.jp/kanko/world/chinese_s/history/worship.htm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ug/11/life/article-1.htm
http://www.city.osaka.jp/abeno/chinese/attract/attrac04.html
http://www.dajiyuan.com/gb/3/1/16/n266553.htm
http://www.netcity.kita.tokyo.jp/kanko/data/a/2.html
http://ja.wikipedia.org/wiki/%E7%86%8A%E9%87%8E%E4%B8%89%E5%B1%B1
- Oct 14 Fri 2005 18:18
大阪安倍晴明神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